推敲履歷表上的學歷欄位

Eric Tu
Jun 25, 2021

--

對於求職履歷表上的學歷資料,常常是企業在篩選求職者時一項很現實的考量,是不是名校?是否留學?雙主修?專長是否為專業科班出身?而填寫的順序按照許多坊間或範本建議由最高到低、日期最近的往前推,像是按照研究所、大學、高中依序寫下,最好也加上畢業的起訖年月…大概看到的規則都是這樣,不過針對「學歷」的撰寫方式,筆者有些看法與大家分享。

圖片來源:PxHere

履歷表上只放一項最高學歷:研究所

當廣設大學政策開始造成學歷貶值現象後,莘莘學子們又開始競逐更上一層的研究所學位,有的遠渡重洋留學海外,有的原來是私校出身想力拼個「國立」頭銜,甚至許多大學開設要價不菲的EMBA學位課程,提供在職人士在學歷欄位上鍍一層金,養成人脈增加職場競爭力,因此這幾年筆者看到許多求職者的履歷上有一個現象:只寫最高學歷,而且是研究所學歷。

之所以會只寫研究所學歷原因,多半是因為念的專科或大學非社會上普遍認可的名校、或者研究所是在國外念的。只選擇放研究所學歷就是希望達到創造亮點的作用,除非大學也是就讀名校,否則很多求職者也是選擇性的忽略不寫,說穿了就是沒有信心。

履歷表放上高中職學歷或者更早的國中、國小?

另外還有一種求職者非常有趣,就是會放在高中的學歷,像是建國中學、北一女等明星高中,有的還會強調自己曾是數理資優班的學生。高中職的學歷在人生某個階段是一個初步的篩選機制,把能唸書、會唸書的挑出來放進不錯的高中職裡,因此在履歷上放上高中職其實沒有問題。

如果是寫到國中、國小呢?我只能說這根本就是多餘了,筆者曾經收過一份學經歷相當優秀的求職履歷,但對方在學歷欄上從小學寫到博士班,尤其是小學那段還特別備註:與總統馬英九先生同為校友,是他學弟。

短期進修、交換、專業機構進修算是學歷嗎?

目前業界也常看到國內外一流的學府開設一些提供給專業經理人短期進修的課程,冠上學校的名稱看起來有學位效果;還有許多大學生到國外交換,短則數個月,長則一年,除非是學校間締結的雙學位條件並經過我國教育部認可,否則也只是讓你體驗國外生活修修學分、練練英文,更何況還有只讀語言學校的經歷,這都算不上是正式的學歷,不建議放在學歷的欄位。

另外還有一種是轉職進修的「學習歷程」,舉例像資策會外貿協會培訓中心(International Trade Institutes, ITI)等專業機構。前者這幾年培養不少從各式各類工作轉職成工程師的人才,許多求職者索性就把這為期半年到一年的培訓資歷擺到學歷上,而不提原來真正畢業的學校;後者則是打著碩士同等價值的專業訓練,讓通過培訓的求職者可以用研究所的資格去求職,國內許多企業認同 ITI 教出來的人而願意支付符合研究所畢業身價的薪資,但最終這不是正規的學歷。

因為「學位」的產生是要從我國的「學位授予法」的資格認可,而主管機關是教育部,所以專業機構進修最多算是「課程」而非「學歷」,不該把它放在學歷的欄位。

如果是肄業要不要寫?

筆者也常看到有些人沒有順利畢業拿到學位,卻仍然把學校資料放在履歷中,這固然會吸引到招募人員的目光,但筆者從放與不放的觀點提供思考:

寫上肄業學歷的理由
一、知名學校/系所肄業
國立大學肄業,你大概不會懷疑他們的聰明才智,所以很多會放在學歷上寫肄業的,多半都是這類的,甚至肄業的理由都很奇妙,聽過最多的大概就是玩社團過了頭被2/3;知名學校系所肄業多半是志趣不合,不過能考上也算是有實力,要知道國內某些私立大學的系所可能在特定領域的聲量表現上遠遠超過某些國立大學,當然這都需要學校長年累積的名聲與校友畢業後傑出表現才有機會建立的好形象。

二、知道自己要幹嘛
唸書不是唯一的路,國內外許多知名的人物其實也都沒唸完大學,就不說什麼比爾蓋茲或者賈伯斯之類的天選之人,像台北市議員呱吉、日本名演員堺雅人等都是大學沒念完,但憑著自己的努力與才能,知道自己要幹嘛,就算不唸完大學、沒有漂亮學歷也可以在事業上有好的發展。

三、其他正當理由。
參與非營利/非政府組織(NPO、NPO)、唸書唸到一半跑去創業(無論成功與否)、在畢業前得到一份不錯的工作機會等…這些正當理由足以引起招募人員的興趣,進而在面試中可以好好說故事。

不寫肄業學歷的理由:
一、後段班大學的學歷
在台灣的百所大學裡你聽過幾間呢?筆者有幸在某間大學工作過,也常關注哪些大學因為經營不善而倒閉的新聞,這些倒閉學校的原因大多數都是一樣的,在倒閉前其實就相對缺乏競爭力。曾經有位前輩跟我分享:如果只想求得大學學歷,那麼去唸後段班大學會倒也是剛好而已,如果連後段班大學都畢不了業,那這樣的人我不敢用。
是不是唸後段班大學的學生真的就很糟?後來在職場久了,其實也真的明白一個道理:其實現社會中許多的工作大概擁有高中職學歷就可以勝任了,所以如果真的不會考試唸書或者不喜歡唸書,請不要勉強自己一定要讀大學,應該提早去學習一技之長,讓自己靠專業技術在社會上立足。

二、極短時間的讀書歷程
這個理由大概就跟工作經歷過短差不多意思,筆者曾看過不少履歷上寫著肄業資料的時間,短則一學期,長則至多一年不到,先不討論離開學校的理由為何,光是這麼短的時間我想也真的學不到太多的知識,不如不寫。

結論

誠實且完整地提供真實學歷是求職的基本道德。學歷不等於能力,一個人對自己的自信心如果只是建立在有沒有「學歷」上,就代表這個人已經失去能夠學習的能力,追求學歷沒有錯,但追求背後的目的值得思考,與其想方設法在學歷上鍍金卻名不符實(學術網路上充斥太多不知所云、沒有引用或實務價值的碩士論文,更何況抄襲情事時有所聞),倒不如保持開放學習的態度與熱情、善用各種新的學習資源,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環境生存、至少當後浪打過來時,前浪撲上沙灘樣子不會太狼狽。

--

--

Eric Tu

想到什麼就寫什麽,厭世人資的職場筆記